首页 > 最新资讯 > 尚瑞:两会代表张志勇:从“普职二轨分流”转向高中教育多类型分流

尚瑞:两会代表张志勇:从“普职二轨分流”转向高中教育多类型分流

时间: 2022-03-09

 尚瑞:智能科技,服务健康

来源:界面新闻

3月7日,界面教育获悉,全国人大代表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今年递交多份两会提案,内容涵盖职业教育、普职分流、家庭教育等领域。

“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政策,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,已成为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。”张志勇指出。

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发现,30.2%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。家长认为,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剥夺了孩子平等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权利。

张志勇在中国西部某省调研时还发现,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仅达个位数,有的中职学校100%追求升学。“以升学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已偏离了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定位。”

在此背景下,张志勇建议,首先要从“一刀切式的刚性分流”转向“因地制宜的柔性分流”。

其次,从“普职二轨分流”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分流。

以海外为例,俄罗斯高中学校类型至少有16种之多。英格兰、威尔士和苏格兰综合高中的规模分别占高中规模的85%、99%、99%。德国和瑞典等国家中等教育阶段也是以综合高中为主体。

再次,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。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中后“普职”分流教育试点。

即高中学生在高二结束必修课程的学习,经学业水平高考合格,达到高中毕业的学业要求之后,对于升入本科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存在困难的学生,可探索高三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,在开设高职专业课程需要专业基础文化教育之外,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。

最后,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,健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“分流——回流”政策。

以德国为例,选择职业教育方向的学生,可从中职、高职,走向应用型本科、硕士乃至博士——在升学路径上,职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无异。英国、澳大利亚同样有类似的制度供给。

张志勇还关注到城镇中小学编外用人问题。

他在全国10个省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查发现,四分之一的学校使用编外教师占比达20%,部分学校编外教师占比90%以上。

张志勇指出,使用编制外教师虽然能够缓解燃眉之急,但存在准入制度不规范、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、无法实现与编制内教师同工同酬等情况,导致编制外教师思想不稳定、流动性比较大等问题。

张志勇建议,一要出台教师编制新标准,建立“省级统筹、市域调控、县级使用”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。

二要优化教师编制核定周期,建立教师编制资源刚性管理制度。

三要推进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办学,盘活乡村学校教师资源,提高编外教师待遇保障水平。

张志勇也注意到家庭教育的市场行业乱象。

2022年1月1日,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正式实施,“依法带娃”时代到来。在此背景下,一些机构、个人看准了家庭教育的市场前景,开始迅速介入这一新兴的职业教育市场。

张志勇调研发现,不少机构号称家庭教育指导师已成“金饭碗”,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证书全国通用,采取不正当的广告宣传营销手段,致使家庭教育指导师“培训乱象”频出。

对此,张志勇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,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行业监管。

一是将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列为新的职业目录;二是尽快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;三是尽快研制出台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标准;四是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行业监管。

分享到:
共执行 200 个查询,用时 0.163296 秒,在线 26 人,Gzip 已禁用,占用内存 2.789 MB